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2012-11-30 09:37:35 来源: 作者: 【 】 浏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理学  专业代码:080605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社会公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初步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及开拓创新的精神。掌握与信息技术相关的自然科学和数学知识,并具有将这些知识应用于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构建及应用的潜力;熟悉计算机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信息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熟悉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应用知识,具有对信息技术的效用和发展趋势有一定的理解和评估能力;本专业面向中小企业和基层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简单硬件控制设计、小型应用软件开发、网络维护与管理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要求学生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较高的专业综合素质。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接受计算机系统开发与设计的基本训练,具有计算机网络设计、计算机应用系统设计和开发的综合知识和技能。

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较好的人文社科知识,较强的英语综合能力,并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2、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分析、设计和开发能力;

3、掌握信息时代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信息获取能力;

4、了解本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具有掌握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能力;

5、具有良好的工程实践能力、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和一定的知识创新能力。

三、学制和学分

学制:基本学制四年,实行弹性学制,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为3-6年。

总学分:173

四、学位

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五、专业主要课程与学位课程

专业主要课程:计算机导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离散数学、数字电路、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等。

学位课程: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

 

六、毕业条件及其他说明

学生按照本培养方案修满173学分,准予毕业。符合学校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七、专业教学进程表(见附表一)

八、实践性教学环节

本方案中实践性教学环节占约占30%的学分,集中综合实践课程中含3周的高级语言课程设计、3周的数据结构课程设计、3周的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3周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训、4周的企业实训;第七学期进行为期12周的毕业论文(设计),第八学期进行为期12周的专业实习。

九、课程类别、门数与学分分配表(见附表二)

 

十、专业主干课程简介

计算机导论

学时:80    学分:4.0

考核方式:考试

主要内容: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它包括计算机科学的宽泛的领域。本课程主要包括五部分内容:计算机与数据、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数据组织、计算机学科应用等。

  材:黄国兴编著.《计算机导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

参考书:王志强.《计算机导》.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年.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学时:80    学分:4

考核方式:考试

主要内容:本课程以程序设计为主线,介绍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讨论高级语言的各种数据类型和函数的定义及使用,突出函数、指针类型和结构类型的讲授,强调在程序设计中对指针与结构的使用和实际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程序设计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结合自己的专业,发挥计算机在本学科的作用。

  材:谭浩强主编.《C语言程序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

参考书:()巴夫.卡林,译者:杨季文,吕强.《ANSI C应用程序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

 

数据结构

学时:64    学分:3.5

考核方式:考试

主要内容:数据结构系统地介绍应用计算机求解问题中的典型数据对象的结构特性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学会分析计算机加工的数据对象的特性,以便选择合理的数据结构和存贮方式,设计出相适应的算法。主要内容包括: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算法描述和算法分析初步;线性表、堆栈、队列、串、数组、树、图等结构;排序、查找和文件组织等。

  材:严蔚敏,吴伟民编著.《数据结构》.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

参考书:朱战立.《数据结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年.

 

离散数学

学时:48    学分:3

考核方式:考试

主要内容:离散数学是研究离散量的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的数学学科,是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在各学科领域,特别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离散数学也是计算机专业的许多专业课程,如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编译技术、人工智能、数据库、算法设计与分析、理论计算机科学基础等必不可少的先行课程。通过离散数学的学习,不但可以掌握处理离散结构的描述工具和方法,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创造条件,而且可以提高抽象思维和严格的逻辑推理能力,为将来参与创新性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材:屈婉玲.《离散数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计算机网络

学时:72    学分:4

考核方式:考查

要内容:本课程是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各个学科本科生学习和应用计算机网络的重要入门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理解、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技术和主要协议,能够为进一步学习、研究和应用计算机网络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与掌握有关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理论知识和基本应用,并了解计算机网络的最新发展和最新技术,以适应信息社会的需求。通过教学和课程实验,使学生掌握基本网络理论、网络分层结构和协议、TCP/IP协议基本原理、因特网的各种应用,学会熟练使用计算机网络,为今后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从事本学科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材:谢希云.《计算机网络》.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年.

参考书:()舒赫译者:李春洪李文中叶保留.《计算机网络》.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

 

数据库原理

学时:80    学分:4.0

考核方式:考试

内容简介:本课程主要讲述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原理,包括数据库的设计内容和设计方法、相关的模型、数据库的底层存储结构和数据库的索引技术、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核心技术、数据库管理系统体系结构的扩展、数据库技术的研究进展以及当前出现的一些新的有关数据库研究的课题和应用领域。

教 材:施伯乐.《数据库系统教程》.高等教育出版2008

参考书:Peter Rob, Carlos Coronel著,陈立军等译.《数据库系统设计、实现与管理》.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年.

 

操作系统

学时:64    学分:4.0

考核方式:考试

主要内容:操作系统是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的重要系统软件。本课程是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课程着重讲授处理机、内存储器及设备这三种硬件资源的控制、分配、调度和管理方法与技巧,以及对目录和外存的管理技术。使学生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为进一步深造和应用打下基础。

  材:刘乃琦主编.《计算机操作系统》.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参考书:()戴维斯.拉库玛, :方承志,姜田.《操作系统基础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

 

计算机组成原理

学时:48    学分:3.0

考核方式:考试

主要内容: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课程从系统实现的角度,层次化地、完整地介绍了现代计算机系统的组织结构及其工作原理,主要包括系统中各个基本部件(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I/O设备与接口、总线)的组成方式、工作过程、实现思想和性能分析等内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计算机体系结构、编译原理等专业课程奠定基础。总线结构与控制,存储器系统组织,Cache的组织结构,输入输出系统的构成、工作过程和控制方法,信息编码表示和运算方法,指令系统设计,处理器的结构与功能,控制器的功能、结构与实现,并适当介绍了计算机系统性能的评测方法。

  材:莫正坤主编.《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二版).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年.

参考书:白中英主编.《计算机组成原理》.科学出版社,2004年.

 

Tags: 责任编辑:tangbiao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人...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