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民,男,1955年7月生。教授,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团队带头人。
1982年毕业于华中师大物理系,2001.9—2002.7 在华中科技大学访学,主要从事语音识别的理论和应用研究。主持湖北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1项,参与湖北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5项,其中1项获湖北省重大科学技术成果;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科研论文《量化子空间分布隐马尔可夫模型》获湖北省第十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编写教材5部,计52万字。主持和参与省、校级教学研究项目5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3篇,获2004年湖北工程学院教学成果三等奖。主讲的《电路分析》课被评为2008年度“湖北省精品课程。

周传璘,男,1965年9月生,湖北汉川人,教授
1988年本科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物理学专业。2005年研究生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通信信号处理。
近年来先后主持湖北省教育厅、孝感市科技局项目2项,参与了湖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3项,出版教材3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获批实用型专利一项。
获2007年、2009年、2010年度湖北工程学院教学优秀奖;2008年获湖北工程学院中青年教师多媒体讲课比赛一等奖;近五年指导的学士论文均有论文被评为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
张秀,女,1973年7月生,理学博士,教授。
1996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系,获理学学士学位,2006年6月获华中师范大学光学硕士学位,2010年6月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物理学院,获理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近年来,发表SCI收录论文10余篇,主持省教育厅科研项目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项目1项,参与省部科学研究重点项目5项,参编教材2部,主持并完成校级科学研究项目2项、教学研究项目1项
李钱光,男,1978年12月出生,湖北省广水市人,博士,副教授。
2002年6月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物理学专业。2005年6月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凝聚态物理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超强超快激光脉冲与物质相互作用。主持完成了湖北省教育厅青年科学研究项目两项、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一项。承担了《力学》、《数学物理方法》、《电动力学》、《光纤通信》、《激光原理》等课程及相关实验教学工作。

陈知红,女,1980年6月生,汉族,湖北公安人,副教授,硕士。
2003年毕业于湖北大学物理与电子技术学院,获理学学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获理学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无线电物理、非线性光学的理论及实验研究。担任《大学物理》,《电工技术》和《电磁学》等课程的理论与实验教学工作,获2010年度孝感学院中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2010年度孝感学院教学优秀奖,2008年度校级优秀班主任荣誉。近年来,在Microelectronics Journal 、发光学报、光子学报、量子光学学报等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十多篇。《大学物理基础实验教程》副主编,参与省部科学研究项目多项,主持湖北省教育厅青年项目1项、校级科研项目2项、教学研究项目1项。

林宏,男,1980年2月出生,工学博士,副教授,湖北大学和武汉科技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
2007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2010年9月至2012年7月,在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测绘科学与技术领域从事在职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激光雷达通信与探测、信号处理、大气光学、海洋光学等相关领域。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1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湖北省教育厅中青年项目2项、湖北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深入企业行动计划项目1项,参与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1项、国家973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近年来,共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4篇,EI收录12篇。
肖永军,男,1982年1月出生,博士,副教授,湖北大学和武汉纺织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武汉一通电子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孝感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副主任。
2004年毕业于湖北工程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07年6毕业于南昌航空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12年6月毕业于武汉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2007年至今在湖北工程学院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从事空间光通信、嵌入式控制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了湖北工程学院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湖北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深入企业行动计划项目1项和湖北省特色果蔬重点实验室项目1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湖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在国内外权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10余篇被EI收录。申请专利16项,其中发明专利7项,已经授权专利6项。
在校工作期间,多年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学生培训和指导工作,并于2011-至今,连续四年指导学生参与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以及湖北省省赛,每年均有获奖,其中2012年湖北省省赛竞赛中获得本科组省特等奖。2013年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比赛,分别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各一项。并获2012年度和2014年度湖北工程学院青年科技奖,2012年度和2013年度教学优秀奖。
何武光,男,1976年3月出生,理学博士,讲师。
2012年6月,电子科技大学光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主要从事光电对抗以及光学系统设计方面的研究。攻博期间承担和参与了国家863计划、国防预研及相关科研院所任务等多项科研项目,其中主持横向项目2项,参与国家863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防预研项目2项。在相关刊物及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数篇,其中被EI检索4篇。
彭祺,工学博士,讲师,
2013年6月毕业于武汉大学 电子信息学院 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主要研究方向是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技术。发表论文SCI收录1篇,EI收录3篇。参与横向项目6项,以产生经济效益近900万元。参与973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博士研究生自主科研项目1项,青年教师自主科研项目1项。
屠礼芬,女,1986年1月出生,工学博士,湖北工程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讲师。
2014年6月,武汉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主要研究方向为视频信号处理,图像处理,图像测量,机器视觉等相关领域。近年来,共发表科研论文10余篇,其中SCI收录2篇,EI收录5篇。主持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提名奖科研项目1项,博士研究生自主科研项目1项。
张升义,男,1973年5月出生,硕士,湖北工程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讲师。
2004年7月,华南理工大学机械电子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主要研究方向为电液伺服控制、机械振动和信号处理。近年发表多篇论文,其中EI收录2篇。
